深化生态立县 打造节水样板
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委书记 张小辉
宝应县位于扬州市北部,地处里下河腹地,境内河湖众多,水网纵横交错,过境水量丰沛,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源头地,全县拥有水域面积429平方千米,占县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。近年来,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按照“节水优先、空间均衡、系统治理、两手发力”治水思路,坚持以水定城、以水定地、以水定人、以水定产,将节水工作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相融合、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,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,积极摸索治水、护水、节水、兴水的生态立县之路,奋力打造县域节水的“宝应样板”,2022年成功获评全国第五批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县(区)。
坚持积极主动有为,抓实节水关键点
一是强化组织领导。深入贯彻国省市节水行动,成立宝应县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制定出台宝应县《节水型社会建设“十四五”规划》《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工作实施方案》等,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分析研判水情,一体推进水资源总量控制以及节水约束性指标管理,搭建起节水型社会建设政策体系“四梁八柱”,确保用水总量、强度“双控”到位。
二是细化工作方案。全面推行节水型社会创建责任清单化管理,在认真研究分析国省市创建方案基础上,将节水行动重点任务分解细化到乡镇和部门,全力保障创建工作顺利开展。同时,将节水达标建设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,建立“政府带动、镇区推动、部门联动”的工作机制,确保全县上下节水建设“一盘棋”。
三是加强宣传引导。结合“世界水日”“中国水周”“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”等重要时间节点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“传统+新兴”等方式,深入开展节水宣传“五进”活动,宣讲县域基本水情、水资源法制法规,推广节水技术、提高节水意识,不断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、共同建设、共同监督、共同节水护水的浓厚氛围。
坚持分类施策有方,做好节水大文章
一是促进农业节水增效。加快推进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,更新一批农田小型灌排泵站、涵闸配套设施,2022年累计配套田间建筑物126座,改善灌溉面积6.3万亩,建设现代化节水生态型灌区。成立用水者协会75家,有效调动农民参与用水管理的积极性。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,建立农业用水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,力争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先进值,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较“十三五”末下降22%以上。
二是推动工业节水减排。坚持从严从细管好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,坚定不移贯彻“节水即减污”理念,开展企业节水专项诊断服务,深化企业节水改造意识,优先推荐工业节水技改项目申报上级财政支持,激发工业节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,提高行业循环用水水平。合理规划产业发展布局,严控高耗水、高污染行业发展,完善三级计量设施和企业内部用水统计与考核,倒逼企业淘汰落后技术和装备,不断激发工业节水技改热情,力争“十四五”期间实现重点用水企业节水载体创建率、水平衡测试率分别达60%、80%。
三是加快城镇节水降损。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投入,坚持供水排水统一规划、统一管理、统一配置,全面推行老旧小区供水设施“一户一表”改造,定期检修更新城乡输配水管道,有效减少“跑冒滴漏”现象,力争“十四五”期间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8%以内。
坚持统筹推进有力,打好节水组合拳
一是严格监管护水。扎实推进节水“三同时”管理,将节水审查、节水验收列入项目建设基本程序,对于没有节水措施设施、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,坚决遏制超许可、超定额取水行为发生。定期开展节水器具销售“双随机”抽查,从源头制止非节水器具流通,全县节水器具普及率100%。
二是严格有偿用水。发挥价格杠杆作用,推行居民阶梯水价、非居民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,适时进行水价核定,严格约束超额用水行为。建立用水总量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,有偿用水、按实计费、应收尽收,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达100%。
三是严格计划控水。强化定额管理和计划用水,持续加强重点单位用水计量监控,从用水计划下达、用水指导、用水考核等方面实施精细化监测管理,实现重点用水单位计量设施架设全覆盖。全面落实《国家节水行动方案》,强化用水定额管理,积极开展藕虾共养、荷藕加工等地方特色产业的用水定额研究,有效提升节水管理水平。
文章来源:江苏省水利厅
原文链接:http://qgjsb.mwr.gov.cn/zdgz/jsxshjs/202307/t20230724_1675729.html